黄河大鲤鱼香飘世界,牡丹燕菜国宴迎宾……但,如果你请外国朋友吃饭,这些河南名菜,该咋称呼?11月15日,豫菜翻译和走出去工作对接会在省委外办举行,任务就是给豫菜起响亮的“洋名字”,让中原味叫响全世界。
那么,你有哪些爱吃的豫菜,也一起来给他们取个洋名字吧。
菜单上的洋名字五花八门
上汤娃娃菜,翻译为“Shangtang Wawa”;四喜丸子,翻译为“Four happy meat balls”;夫妻肺片,被翻译为“Mr. and Mrs. Smith”;驴打滚,被翻译为“Rolling Donkey”……不少餐厅的菜单上,已经有了外国名,但仔细一看,让人啼笑皆非。
为何目前豫菜的洋名字五花八门?对此,省委外办巡视员杨玮斌表示,豫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,不少菜肴还有自己的故事,给他们起个洋名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“比如牡丹燕菜,燕的含义是白萝卜丝能够做出燕窝的形状和口感,如果直译,燕窝是燕子的口水,这个中国美食的宝贝会让很多外国人接受不了。”
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于华龙也表示,豫菜翻译看起来是小事,实际上非常重要。“作为河南走出去的一张文化名片,豫菜菜名的翻译就尤为重要,在体现通俗化、固定化、准确化的基础上,最好能够展现豫菜的深厚文化内涵,同时,也得让外国人觉得通俗易懂,便于使用和传播。”
豫菜想要走得远,洋名字得叫得响
为啥要给豫菜起个“洋名字”?
“去年,在我省举行了向世界发布‘中国菜’活动,成效很好。但河南菜想要进一步走上国际舞台,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,首先得有个‘外国名’。”河南省餐饮协会秘书长宋春亭表示,从餐饮专业的角度,如何向世界介绍河南菜肴和烹饪技法,如何将菜肴与美食故事融为一体,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。
“想让‘墙里开花墙外香’,得让墙外的人看懂它。菜名翻译不准确、不统一,这就制约了豫菜走出国门的脚步。”杨玮斌说,不仅是河南菜,要把河南故事讲起来、讲出去,也是一样的。到了国门外,河南话和普通话都不管用,得用外国人听得懂的方式去讲,构建地方对外话语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。
他也表示,豫菜是大家的河南菜,给豫菜起洋名,也希望更多人参与其中,集思广益,帮助豫菜更好更快走向世界。
据了解,省委外办正在牵头开展“翻译河南”工程,给豫菜起“洋名”正是其中的一部分,目前,《中华源·河南故事》中外文系列丛书正在编译中。
正文已结束,您可以按alt+4进行评论分享一站,胜造几级浮屠